作者:小编 日期:2025-07-31 00:55:54 点击数:
今年6月,湖南临湘市法院公开审理并宣判一起侵吞学生伙食费的职务犯罪案,中学总务处主任胡某与食堂采购员方某因分别贪污学生伙食费240万元、109万元,被判刑四年六个月和两年。
“校园餐”事关学生健康安全,时刻牵动着社会神经。但近年来,“校园餐”腐败问题频发,对学生健康成长造成影响,影响极为恶劣。
2024年年底,国家监察委员会关于整治群众身边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工作情况的报告(以下简称报告)中指出,各级纪检监察机关查处贪占学生餐费、收受回扣等问题3.8万个,处分2.3万人。触目惊心的数字,既彰显了反腐力度,也为校园餐领域的腐败问题敲响了警钟。
“我帮姐姐承接实验小学食堂,我需要用钱时,从姐姐那里拿,这也是赤裸裸的权钱交易。”贵阳市实验小学原党总支书记、校长钟海燕在忏悔书中如此写道。今年1月,贵州省纪委监委反腐专题片《纵深推进——贵州正风肃纪反腐》披露了钟海燕的贪腐细节。钟海燕明知其姐姐没有餐饮资质,仍然让她顺利承接了项目。作为回报,钟海燕的姐姐承诺将赚到的利润分她一半。2019年至2022年间,钟海燕在“校园餐”项目上累计收受好处费204万余元。
2021年,辽宁省海城市多名学生家长反映当地部分中小学配送的午餐中常出现钢丝球、虫子、头发等杂物,午餐的肉多是廉价鸡排、鸡块等,且孩子吃后还会拉肚子。经调查,当地中小学配餐存在配餐发酸、发馊,饭菜装量不稳定导致孩子吃不饱,菜品单一、质量低下,将剩饭剩菜重新装盒配送等问题……相关配餐质量问题共涉及9所中小学7000余名学生。
类似情况频发。近年来,官方已通报过多起“校园餐”贪腐案。今年6月,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站先后发布贵州、山西两省关于中小学“校园餐”的管理问题。
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2024年4月,中央纪委国家监委在全国部署开展群众身边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集中整治,中小学“校园餐”专项整治是集中整治中直抓的两个全国性整治项目之一。2024年年末,上述报告指出,校园食品安全直接关系学生健康,一些不法人员从孩子口中“夺食”,群众有切肤之痛。
向学生尤其是贫困学生提供校餐,是降低儿童营养不良率,改善学生入学率、出勤率、认知能力和学习成绩的重要干预手段。2011年10月26日,国务院启动“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为农村地区学生提供每人每天3元的补助,用于供应免费营养午餐,并于2021年秋季学期起提高至5元。计划实施至今,投入从最初的每年160亿元到如今的200亿元,成果覆盖28省1567县,累计受益学生3.86亿人次。
但据2024年6月,审计署发布的2023年度中央预算执行和其他财政收支的审计工作报告,部分地区在实施该计划时,仍存在部分补助资金管理使用较为混乱、部分供餐单位违规经营、餐食采购招标和供餐监管等不够规范严格的问题。同年年底公布的《审计整改报告》中,该计划专项资金整改情况显示,已整改问题涉及资金40.39亿元,数额占全年总投入的五分之一。
“校园餐”贪腐的手段呈现多样化趋势,极尽腾挪变化之能事。通过梳理上述案件,记者发现“校园餐”贪腐手段主要有贪占学生餐费、插手食材招标采购、收受供应商回扣、压低供餐标准、截留挪用膳食经费、搞外包垄断乱收费等。如上文湖南临湘市法院公开审理的案件中,胡某与方某便通过虚增食材单价、数量,更换食材种类等多种方式套取学生伙食费,再以发放“值班补助”“辛苦费”等名义共同或私自侵吞学生伙食费。一名食材供应商告诉记者,食材采购品种、质量、价格、数量样样都有门道,此前,还有部分学校因为师生不同吃,向他采购不同质量的餐食。
相关办案人员指出,“校园餐”查处案件普遍存在涉案人数多、频次高、金额小、潜伏期长等特征,校长、学校食堂分管领导及招标采购等关键岗位人员是重点监督和调查对象。
今年1月播出的电视专题片《反腐 为了人民》就曝光了一起校园餐回扣腐败案。涉案公司串通吉林长春汽车经济技术开发区第七小学时任校长、后勤主任等校内人员,通过给予回扣的方式进行利益输送。从2010年8月至2019年12月,校园餐费标准从每人每餐8元涨至12元,同时,涉案公司将给时任校长、后勤主任二人的回扣从每人每餐一毛钱增加到三毛钱。长达9年多的时间里,涉案公司克扣了70余万元用于单位行贿。
据吉林省纪委监委分析,该案暴露出收取餐饮企业回扣,挪用、挤占学生餐费,违规发包、转包、分包,食材采购、财务管理不规范,日常监管不到位等5类突出问题。
记者梳理发现,“校园餐”腐败主要出现在资金管理、食堂承包、食材采购等多个环节。如华南地区一地级市所辖区乡镇初级中学,一顿仅7元钱的学生午餐,经过校长、饭堂负责人及其供应商堂弟等人之手,通过缺斤少两、以次充好等手段,便能套取2元多;湖南省隆回县两任县委书记收受贿赂,放任不良商家将劣质米掺进学生营养餐……“校园餐”案件数量之多、利益链条延伸之广、手段之多样,引人注目。
“校园餐”腐败案为何频发?21世纪教育研究院院长熊丙奇接受媒体采访时说:“学生餐一直出问题是由于订餐过程只有行政力量主导,没有其他社会力量监督,以及招标不透明导致的。”
在上述多个案例中,校园食堂几乎都由学校内部员工掌握,负责人往往沾亲带故,内部管理混乱,缺乏有效的监督机制。外部监督则涉及教育、市场监管、卫生等多个部门,此前也没有专门的规章制度,容易出现职责不清、监管空白或重叠等问题,导致监管不力。
曾经在高校学生会生活部工作过的受访者告诉记者,她所在的高校有几个食堂,她所负责的食堂是由私人承包的,相比于其他几个由学校自己负责的食堂,这个私人承包食堂接到关于食品卫生问题的投诉最多的。“虽然也和食堂负责人进行过交涉,但当时没有留样等机制,就只是拍照留图,发在校园墙让大家避雷,并未起到实质的监管作用。”
近年来,“校园餐”专项整治在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统一部署下,更强调系统治理和跨部门协同合作。国家监委会同教育部、市场监管总局、财政部等单位,制定了“校园餐”管理监督指导意见,推动完善膳食经费管理等制度。今年1月,二十届中央纪委四次全会发布公报,其中强调,“校园餐”问题将被深化治理。教育部也在深化“校园餐”专项整治,保障师生“校园餐”安全。
多名在读研究生向记者表示,自己每天都会路过所在高校食堂进行食品留样的冰柜,“看着就觉得安心。”另一位在幼儿园工作多年的受访者也表示,她所在幼儿园加强监管后,食物留样机制真正实行,师生也是同吃同住。
上文所述吉林“校园餐”腐败案中,吉林省纪委监委推动省教育厅等8个部门联合制定完善“校园餐”各项制度标准,明确餐食质量、准入、运营、退出、处罚各项标准。如今,该校已通过家长委员会票选出新配餐企业,家长每日都能收到菜单,还可以实时监督配餐过程。
阳光是最好的防腐剂。各地纷纷建立多方监管机制,通过政府、学校及家长联合进行管理,确保每一笔资金的流向都清晰可查,还鼓励学生和家长积极监督举报,不断提高“校园餐”的透明度,确保每一分餐费都落在孩子的餐盘里,让孩子吃得安心,让家长放心。
北京的雍和宫小学,一样有人在孩子的用餐上,做手脚,菜里吃出面条,别忘了,那天孩的午饭是炒菜和米饭,菜里的面条该怎么解释?
2024-11-26
2025-01-02
2025-02-13
2024-11-28
移动商城
抖音店铺二维码
快手店铺二维码